名家名作
当前页面:名家名作>>唐 怀素草书《自叙帖》

作品名:唐 怀素草书《自叙帖》 

自 叙唐·懐素译文

      懐素家长沙,幼而事佛,经禅之暇,颇好笔翰。然恨未能逺睹前人之奇迹,所见甚浅,遂担笈杖锡,西游上国。谒见当代名公,错综其事,遗漏絶简,往往遇之;豁然心胸,略无稽滞,鱼笺绢素,多所尘点,士大夫不以为怪焉。颜刑部书家者流,精极笔法,水镜之辨,许在末行;又以尚书司勲郎卢象、小宗伯张正言曽为歌诗,故叙之曰:“开士懐素,僧中之英,气概通踈,性灵豁畅;精心草圣,积有岁时,江岭之间,其名大着。”故吏部侍郎韦公陟睹其笔力,称以有神;今礼部侍郎张公谓赏其不羁,引以逰处;兼好事者同作歌以赞之,动引卷轴。夫草槁之作,起于汉代。杜度、崔瑗,始以妙闻;迨乎伯英,尤擅其美。羲、献兹降,虞、陆相承;口谈手授,以至于吴郡张旭长史。虽恣性颠逸,超絶古今,而模楷精详,特为贞正。真卿早岁常接逰即,屡蒙激昻,教以笔法。资钝质弱,又婴物务,不能配习,迄以无成。追思一言,何可复得。忽见诗作,纵横不群,迅疾骇人,若还旧规。倘使师得亲承善诱,亟抱规模,则入室之宾,舍子奚适!嗟叹不足,聊书此以冠诸篇首。

      其后继作不絶,溢乎箱箧。其述形似,则有张礼部云:“奔蛇走虺势入座,骤雨旋风声满堂。”卢贠外云:“初拟轻烟淡古松,又似山开万仞峰。”王永州邕曰:“寒猿饮水撼枯藤,壮士拔山伸劲铁。”朱处士遥士曰:“笔下惟看激电流,字成只畏盘龙走。”制机格,则有李侍御丹云:“昔张旭之作也,时人谓之张颠;今懐素之为也,余实谓之狂僧:以狂继颠,谁曰不可!”张公又云:“稽山贺老粗知名,吴郡张颠曽北面。”许御史瑝云:“志在新奇无定则,古瘦漓澌半无墨。觧来信手两三行,醉后不书书不得。”戴御史叔伦云:“心手相师势转奇,诡形异状反云宜。人人去问此中妙,懐素自云初不知。”语疾速,则有窦御之冀云:“粉壁长廊数十间,兴来小豁胸中气。忽然絶叫三五声,满壁纵横千万字。”戴公又云:“驰毫骤墨列奔驷,满座失声看不及。”目愚劣,则有从父司勲贠外郎吴兴钱起诗云:“逺鹤无前侣,孤云寄太虚;狂来轻世界,醉里得真如。”皆辞旨激切,理识玄奥,固非虚薄之所敢当,徒増愧畏耳。时大暦丁巳冬十月二十有八日。

 

《自叙帖》内容有三部分组成。

     第一部分,怀素以八十余字的篇幅,自述其生平大略;

     第二部分,节录颜真卿《怀素上人草书歌序》,二百五十余字,借颜鲁公之口,展示“开士怀素,僧中之英”、“纵横不群,迅疾骇人”的“草圣”气象;

      第三部分,怀素将张谓、虞象、朱逵、李舟、许瑶、戴叔伦、窦冀、钱起等八人的赠诗,摘其精要,按内容分为“述形似”、“叙机格”、“语疾迅”、“目愚劣”四个方面,列举诸家的评赞。所谓“形似”,作者用了“奔蛇走虺”、“骤雨旋风”、“壮士拔山伸劲铁”、“又似山开万仞峰”等约七十字,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。所谓“机格”,是指创作方法,用了逾百字,如“以狂继颠”、“志在新奇无定则”、“醒后却书书不得”,特别是“吴郡张颠曾不面”一句,当是对超迈张旭,前无古人的赞歌。所谓“迅疾”,是言其书写的快捷,引用了四十余字,其中“满座失声看不及”,对“迅疾”作了极形象的形容。所谓“愚劣”之云,乃多谦抑之词。所引“狂来轻世界、醉里得真如”,“狂”和“醉”在怀素而言,又何“愚劣”之有。在文章结尾处,怀素担心人们说他借重名公之口揄扬自己,特意写了一句:“固非虚薄之所敢当,徒增愧畏耳”。

    怀素《自叙帖》是他狂草的代表作,全篇七百零二字,一百二十六行。洋洋洒洒,一气呵成,真如龙蛇竟走,激电奔雷,它是一种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。

《自叙帖》的结体可以从下面数点来赏析:

(一)以图破方,方圆结合

怀素的狂草,不仅大量使用圆笔圆线,而且运用了圆笔圆线组成的圆形字。汉字是以方块体为基础的,如大、小篆书多长方形,隶书多扁方,楷书多正方,行草书则长扁。但随着今草和大草的出现,由于笔画的高度省俭和运笔速度的加快,已打破了方块的外形,趋于圆转,特别通过怀素浪漫主义的夸张,巧妙地创造,其书法的外形已达到以圆破方,化方为圆,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。在《自叙帖》中,一些无外框的字,如“评”、“满”、“疑”等字,已经塑造出圆的字形来,这不能不说是怀素的一个创造。  但不论独体字还是合体字,亦不论点画的长短、疏密、参差如何变化,总是万变不离方形,故圆中有方,方中有圆,方圆互用。因为方和圆也是相比较而存在的,无方即无所谓圆,故在圆中有方,方中有圆,则更显出动和静也是相对而存在的。

(二)从破体书发展成为解体书

王献之的破体书就是敢于打破其父王羲之的受章草旧法的束缚,从打破一般的平正方整和布白的方法。而怀素的狂草也就是敢于打破王献之以前的布白、平正的方法,怀素在字形布局,在字与字,行与行之间,上下参差,左右错落,大小相间,大大地扩大了“回环缭绕相拘连”的运动幅度,已经打破了“破体书”的束缚,从“破体书”而进入“解体书”。所谓“解体”,就是基本上打破前人结体的体势和一切成法,熔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为一炉。创造了为自己独有的新的草书体,即所谓狂草。

(三)不拘成法,以险取胜

     怀素要打破一般的平正、方整以及纵有行、竖有列等等布白方法,在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,上下参差,左右错落,大小相间以险取胜,则更为突出。  怀素采取了各种艺术手法使之富于变化:

(1)大破大立。怀素大胆地逾越规矩,但又有一定的出规入矩。破和立也是相对而说的。孙过庭《书谱》谓:“至如初学分布,但求平正,既知平正,务追险绝,既能险绝,复归平正。”第一个平正是合乎规矩的立,险绝就是破,至于第二个复归平正乃是破后的新立,也是法书险绝以后的新平衡。不破不立,立就是稳,破就是险,只有大破大立才能出现无限风光。

(2)大疏大密。在布白中对疏密变化的安排,正是怀素着力探究的重要课题。如“醉来信手”四字中,“来”字竖笔,极力伸长,几乎占了一行的一半,可谓大疏;而其他三个字仅占半行,可谓大密,即每行字之间是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

   (3)篇章布局,既有变化又有统一。《自叙帖》字与字、行与行之间的安排,既有变化,又有统一,有全局观点。字的笔画粗细不同,字形长短大小不一,长短参差,大小相间,把它安排在一定的地方,就要字字得所,行行有条。字能上下连属,但不是笔连而是意贯“行气”。要贯“气”就要防止字字粘在一起,要行行有活气。所谓活气,就是它既能“承上启下”,又能“自出机杼”,既能连属又能飞动。它的行笔要笔断意连,字断势连,行断而气连,显得更有精神。如“醉来信手”一行中的“来”字,其中的很长的竖连,那一直可以说是承上启下的,再加中间的几撇,这一字便成这行中“画龙点睛”的一个字。

(四)夸张变形,万态争呈

       怀素在草书的结体上,大大改变了字的方圆、大小、正斜等方面的变化,大胆地夸张和变形,尽变化之能事。比如字的大小变化,有时甚至上下相连的两个字,竟相差三至五倍,甚至十倍左右。再如长短之变,有的字形伸长竟达其宽的二至三倍。这种变化是于变化中有“统一”与“和谐”,达到“违而不犯、和而不同”,变化多端却又调和统一。

     总之,怀素《自叙帖》的字体结构和布局上采用大小相间、疏密互映、斜正参差的手法,常常使每行中的字倾跌出中轴以外,造成跌宕的险势,从破体发展成解体,打破了旧的平衡,从而造成了充满新意的草书形象。怀素利用了点、线型的各种变化,以及用笔的方圆、干湿对比和空白巧妙切割,使书法具有音乐般的节奏感,从而使观者与书家的心声共鸣,同悲、同喜,共同沐浴在书法的韵律之中。怀素的“狂草”正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书法艺术,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。

关于线条瘦硬

     怀素草书线条的“瘦硬”,徐利明在对《自叙帖》和《苦笋帖》分析后推论:“瘦硬”与怀素所用工具有限。从线条上看,怀素用的毛笔有如下三个特点:一曰硬;二曰小;三曰锋长。因此,“怀素的线条更显得粗细较为均匀”,且“柔多于刚,线条婉畅,富于弹性,结体姿态也婀娜清丽,行距疏阔”。篆籀圆势之气

    草书萌芽于草率的隶书。《书品》曰:“草势起于汉时,解散隶法,用以赴急。”东汉时期的《永元五年兵器册》即是隶书的快写——章草体。隶书经过省略笔画和勾连萦带,写起来已快捷得多,经过艺术加工,逐步发展成一种收笔常带雁尾似的往上翘的书体,名曰“章草”。自魏晋楷书出现后,草书又在章草基础上结合新兴楷法发展而成“今草”。今草之中,字字独立的,被称为小草或独草,如智永的《草书千字文》就是如此。待到唐代中叶,张旭作草,笔画简省,字字勾连回绕,甚至一笔一行,率意颠逸。怀素继之笔势更为迅疾奔放,上下字一气贯穿,连绵不断,这种书法为“大草”或“狂草”。怀素的《自叙帖》就是狂草书法的代表作之一。《自叙帖》的艺术特点,在“自叙”的原文中,已借助时贤名公之口,铺陈得淋漓尽致。作品中的古典浪漫主义的艺术力量,令人陶醉。从其用笔、结构、章法体势上分析,先看怀素的用笔。张旭用笔取于隶,故多方折;怀素改以师承篆籀,因多圆势,尤擅长曲转缠绕笔法,纵横捭阖,变换多方,松紧俱宜,回环矫健。如118行的“激切”,120行的“固非虚”,圆转挺屈如钢线盘屈,虽瘦而实腴,开创了草书笔法的新面貌。晚清书论家刘熙载曾说:“善书者虽速而法备”。怀素用笔的翻转跳动,随势参差,确实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。

次谈结构。怀素草书结构,与二王、智永相比较,承传之处甚多,文中相同的字不少,结字均大同小异,由于行笔过速,少数字并没有完全遵循约定俗成的原则简省,“草乖点画”之处未能避免,若没有释文,有些字确不易辨识,如三十一行的“谓”,四十七行的“居”,四十八行的“昂”和“教”,五十行的“婴”,五十一行的“恳”,七十九行的“畏”,九十一行的“醒”等字,便是例子。

再看章法,整幅作品,章法体势之新颖,可谓前无古人。在作品前面三分之二的篇幅里,作者神闲气定,笔走龙蛇,有行无列,潇洒自如,尽显狂草书法简省、通透、快捷、灵动的气质。写到第十二张白麻纸,第一百零五行的“戴公”二字,“戴”字突然大出其格,横占了前文三行半的宽,竖占了四至五个字长,“公”字又写得比一般字还小还扁,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可能是怀素酒力发作,进入情绪激昂的高峰,及至最后十行已经是无行无列,乱石铺街,天女散花,随心所欲,信手挥洒了。“狂来轻世界”的醉僧形象跃然纸上,把读者带入了如醉如狂的艺术境界。





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户:什么是神?
评论:狂放不羁但不失风度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户:刘国新
评论:我的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户:茶道007
评论:龙飞凤舞草书楷模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户:一山民
评论:很大气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用户:一山民
评论:请你看看


评论